咨询热线:
400-0805-885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机油乳化这类现象的起因。从车质网投诉情况来看,机油乳化事件多发生在新型的、采用了燃油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动机中,且机油乳化更为普遍,原因何在?
在进气行程中,燃油喷雾附着在气缸壁上,在压缩行程中会通过活塞环的刮油作用,进入曲轴箱。
发动机工作温度较高,为了保证活塞环受热膨胀的空间,在冷机情况下,活塞环并非完全密闭,由此会造成冷车启动时的发动机窜气。
由于活塞与汽缸壁之间存在空隙,活塞环也不可能做到绝对密封,发动机窜气是普遍存在的现象。
也就是说,只要在冷车的情况下,发动机燃烧室内的燃油,会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到曲轴箱,混入机油当中。这些地球人都知道的事,汽车工程师们当然知道,而且他们还想到了完美的解决方法:随着发动机工作温度上升,机油被充分加热,机油中的汽油(当然,也包括少量机油)会蒸发成气体,通过PCV循环的油气分离功能,这些汽油蒸汽会重新进入燃烧室内被燃烧掉。
当发动机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后,混入机油的燃油会蒸发,通过发动机的PCV循环,重新进入燃烧室参与燃烧。
机油出现乳化,一般是混入了不相容的液体,也就是水。而水从哪里来?有可能是冷却液泄漏到机油中,但由于这些出现问题的发动机均为新发动机,密封垫老化导致密封不良的可能不大,排除冷却液后,发动机内的水分来源大致有两种,一是进气系统吸入的空气含水量高,其次是汽油燃烧后产生的少量水。
汽油的燃烧会产生少量水分,与汽油进入曲轴箱原理相同,在冷机情况下,这些水分会被带进曲轴箱中。
与燃油进入曲轴箱的方式一样,这些水分在冷机情况下进入到曲轴箱,和机油混合,当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,长期达不到正常工作温度,混入到汽油中的物质,包括汽油、水等未能有效地通过PCV循环排出,当水分含量累积到一定程度,超出了机油中抗乳化剂的承受能力,就会出现机油乳化现象。
如此多的车型都会出现这个问题,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放任不管了?答案当然是否定的。首先,我们需要明确,机油乳化不是一件好事情,严重的会影响发动机性能,车主们应该重视这个问题。机油的主要作用是清洁、润滑、散热、密封、缓冲减震、防腐蚀等,相对于其它汽车用品,它的使用寿命较短,为了确保机油在使用过程中发挥性能,机油会被加入各种化学添加剂,其中就包括了对应燃油稀释以及乳化现象的物质。
某品牌的1.6T发动机机油尺上就有一条燃油稀释极限的刻度线,当机油液面达到该刻度线时,就应该考虑更换机油。
解决问题,讲究的是“对症下药”,所以要解决机油乳化的问题,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,自身车辆是属于哪种原因。如果是第一种原因,也就是经常在天气寒冷的环境下,低速短途行驶,那我们只需要调整下驾驶习惯,时不时把车开出去“遛一遛”,机油乳化的问题就能过得到缓解。
怎么遛?汽修师傅给分享了一张图,如下:
当然,如果检查车辆没有发现机油乳化现象,但是自己的驾驶工况又多是低温低速短途,建议大家“遛一遛”车,以防后期出现此类问题。